际华品牌

三尺机台绽放青春 —际华7555公司生产部部长刘东红

发布日期:2017-12-04
作者: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亚克西木”!大家好!
       我叫刘东红,来自天山南北瓜果飘香、绿洲草原牛羊成群、戈壁大漠奇观异景、人文风情新奇神秘的西域新疆,我所在的7555公司就座落在天山脚下“花儿昌吉”。我汇报的题目是《在三尺机台绽放青春》。
       1984年高中毕业作为军区后勤部后辈,我踏着父辈的足迹,从新疆军区军马场投身来到7555服装厂,这一干就是30多年。30年来,有时候看着那些纷纷离开企业的伙伴们,我在想,我30年来如一日,始终默默扎根车间生产一线,这份对企业的坚守,力量来自哪里?今天,我要非常自豪和骄傲地告诉大家,这股力量是父辈融入我血脉的一种对军工企业忠诚奉献的情怀,是军工人骨子里具有对每一个工作岗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情怀和精神的追求,30年来我才能始终立足本职岗位真抓实干、奋发进取、乐于奉献。先后多次被公司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荣获新兴际华集团三八红旗手、新兴际华集团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2016年6月,我当选为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在全国最神圣、华灯璀璨的北京人民大会堂有幸受到党和国家有关领导人的亲自接见。这份荣誉,不仅是对我30多年来爱岗敬业、辛勤奉献的最大褒奖,更是对我们际华股份在国家经济社会建设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的充分肯定,这份崇高的荣誉是属于我们每一位际华人。
       我的第一点体会是只有勤学苦练、精益求精,才能锻造成服装战线的精英
       当好一名缝纫工看似简单平常,工艺制作却十分复杂,不但要严格按照工艺标准去制作,还要随时换产推线,特别是新的标准和工艺对我都是一种挑战。虽说我对缝纫并不陌生,可对刚进车间当缝纫工的我来说,几乎两眼一抹黑。但我想,“干一行必须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为了练就扎实的操作技能,我比别人多付出了几倍努力。上班我总是比别人早到,下班总是比别人晚走,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反复钻研掌握各种缝纫设备的操作要领及工序,遇到操作困难或技术难题,就虚心向老职工请教,一点一点地与技术员探讨研究,直到学会、精通为止。这样,不到半年时间,我便从同一批进厂的40多人中脱颖而出,车间的每一种设备我都能熟练操作,在各项评比竞赛中产量和质量都排在全公司前列,成为公司攻坚克难的技术能手,使我在最短的时间内厚积薄发,完成了从“缝纫新手”到“技术能手”的蜕变。有一次,公司接了一批外贸服装,车间不少工人背后议论纷纷做工费时又费力,而且达不到满意的效果,做出的产品客户未必能认可,大家出现了畏难情绪。我认真揣摩客户提供的产品标准和样品后,主动找到公司领导提出成立攻关小组的想法,得到了领导的大力支持,通过几天的连续奋战,就完成了试制样品,得到了领导的赞誉,赢得了客户的肯定,树立了员工的信心,最终保质保量按期完成了这批订单。我个人通过努力,由一名普通的员工提升为一名管理者,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我坚持深入生产一线,经常与员工谈心交心,对于员工提出的建议和问题,与相关人员一起讨论解决,并合理的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提高了生产组织的效率。为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我经常利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学习生产管理业务,研究总结出了服装缝纫生产工序组织办法,编制出了公司生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成为天山南北远近闻名的服装行业领头人。
       我的第二点体会是只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才能在平凡岗位上建功立业
       我时常告诫自己:“知恩图报是基本的职业道德,一定要有全身心投入的热情,有甘于偿尽各种滋味的吃苦信念和超越自我精神,立足本职干好工作。”几十年来,我凭借一股不甘平庸,追求上进的精神,一心扑在工作上,几十年如一日,不怕吃苦受累,兢兢业业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实际行动回报企业党组织对我的培养、各级领导对我的关心。
       近几年,作为生产部部长,我的任务更加繁重,对家人照顾和关心不够,没有尽到一名好妻子、好妈妈的责任。2015年,正赶上公司承担生产阅兵服限期生产任务。当时,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几乎放弃了个人所有休息日,上班总是第一个到,下班总是最后一个走,每天起早贪黑,及时掌握生产动态,科学平衡生产计划,积极协调解决生产组织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努力确保生产有序进行。为了确保这批阅兵服不出现质量问题,我一有时间就到一线各个岗位检查现场,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经常加班加点,废寝忘食工作到深夜,从不叫苦喊累,职工们看到都很心疼。家人对此不理解,都说我是“工作狂”。但我深知,没有一种奉献精神,就不可能当好一名合格的管理者。
       公司是一个由汉、维、回、哈等多个民族组成的特殊集体,400多名年轻的少数民族职工占公司总人数三分之一还要多,同时还有30余名聋哑职工。为了团结稳定这部分职工的心,切身感受到企业大家庭的温暖。我就组织车间民汉职工结对子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一帮一”活动,从学“维汉”双语入手,让大家自觉融入到各族职工“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环境中去,不断建立相互信任的深厚友谊。同时,在平时工作生活中,一方面坚持每天到车间、班组进行现场巡视,及时掌握她们的生产进度、工资收入等情况,了解她们的现实思想反映,在第一时间针对性地做好思想稳定和一人一事工作;另一方面,我把这群跟自己孩子一般大的民族职工视为自己的子女一样看待心疼、关心倍至,每逢重大节假日,都会叫一些离家较远、家庭困难的职工到自己家里过节;每当她们生病住院或家庭遇到实际困难,都会去看望帮助解决;每当员工过生日时,都会送上一份生日的祝福。我认领的聋哑干女儿经常教我学一些简单的手语,使我在工作、生活中和他们交流的更加通畅,原本因语言不通造成的技术交流、上传下达等问题都得到了解决,我们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了,平时来往就像窜亲戚一样轻松快乐。许多职工背后说我:“从来不觉得刘部长是领导,就像家人一样”。现在,我一走进民族车间,这群孩子们都会亲切地跟我打招呼:“啊帕,亚克西木赛”(意思,妈妈好!)。在我的带动下,公司上下营造出了各族员工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和谐共建的良好氛围,多次被自治区表彰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企业。
       我的第三点体会是只有言传身教、培养人才,才能为企业发展添砖加瓦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满园春。实践中,我深切感到,一个人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颗钉。作为一名生产部长、一名党员、一名劳模,我并没有满足一个人优秀,而是将自己的“优秀”最大限度传递给自己的同事,时时刻刻注重搞好传、帮、带,为公司稳定发展培养一批骨干人才。
       前几年,生产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和产品的频繁转产,对每个缝纫工尤其是新员工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这些实际情况,为了缩短推线时间,提高生产质量和产量,我坚持目标管理,对每一个工作步骤、每一台设备的操作保养、每一道工序工艺标准都要进行详细的安排部署,将责任分解落实到每个岗位和每个职工。尤其在生产安排上,我注重与车间领导的沟通,要求他们根据职工特长及性格特点,合理、灵活地调配人员和设备,及时帮助他们分析工序的难点和生产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让每个职工都能达到质量奖的标准,残次品的减少,大大地提高了公司生产效率,也帮她们实现了增收。在我的指导下,车间之间互为竞赛对手,员工之间你追我赶,营造出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产量逐年提高,产品合格率100%,不管是上级领导视察还是兄弟企业参观学习以及客户验厂,都得到了充分肯定和赞誉,更赢得了职工们的信赖。
       这几年,公司招聘进来的新员工,大部分都是南疆城乡务工人员和技校实习学生,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汉语水平不高、接受能力差、培训周期长,有的甚至一道简单的工序也要培训好几天,严重影响着质量稳定和生产劳效。为此,只要公司每进一批新人,我都安排培训中心做好详细的培训计划,对理解能力差的新员工从理论到实践都指定专人,手把手地培训他们,反复分解示范,直到她们能独立上岗操作。
       为了培养留下一批优秀骨干人才,我根据岗位的要求和员工的实际情况,积极鼓励员工学习与工作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协助员工完成人生职业规划,从业务知识到职业技能的提高,从普通岗位到高级岗位的晋升,从简单工作向复杂工作过渡,我都亲自参与指导,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近年来,我组织举办了各类专业培训班23批次,其中365人取得各类技能资格和技术职称,一线岗位146人被评为各类先进,16人受到地方党委政府和两级集团表彰。我把火一样的热情投入到了这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中,也把火一样的青春融进了这个团结奋斗的集体里。
       劳模是社会积极向上的标杆,劳模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今后,我将继续发扬担当精神,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弘扬正气,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理念深入人心,为美丽际华再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