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pinfo(); ?>
央视网消息:贾军海本人比照片显得更加成熟,黝黑的脸庞上透着淳朴和技术人员特有的安静气质。但是当谈起企业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贾军海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此时,这位不善言辞的“电气技师”的形象立时鲜活了起来。
从一名中专生到拥有国家发明专利3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2项的特级电气技师,贾军海用了27年。
这辛勤求学的27年间,他以优异成绩自费学完了大学的机电工程专业知识,还通过国家统一的电气维修高级技师鉴定;这千锤百炼的27年间,他先后在摆管工、推纱工、保全工、运转电工、电气工段长等岗位上干过,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技术;这披荆斩棘的27年间,他主持了小改小革156项,重大修旧利废17项,累计为公司节约维修经费416.6万元,深入了解改造洋设备,让外商都不禁竖起夸赞的大拇指。
一路创新,一路前行
“技能是立业之本。”1995年,还是普通修理工的贾军海发现,棉纱线断了,而机械不停止,这是并条机自停装置失灵所致。为了寻找解决方法,贾军海拿来图纸仔细琢磨,一周后他用集成电路和电子元件等拼装了一个装置,试用灵敏度高达99.9%。这一改,挡车工效率提高一倍,全厂48台设备全部装上了他的创新发明,一用就是10年。
贾军海就像设备的“特级医师”,他带领着同伴一路过关斩将,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堡垒。
2010年,贾军海发明的抓棉挑拣一体化电控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将棉纺头道工序清花抓棉机的电器控制和挑花平台电控系统有机统一起来,极大地减轻了劳动用工,提高了机台的生产效率,也使产品质量提升至原来的两倍以上。
2012年,企业引进全套进口CROSROL清梳联,一旦设备出现问题,就要请外国专家来进行维护,维修费用巨大。
贾军海认为,外国专家能做到的技术,中国人也一样能完成。面对摞起来高达一米的外文资料,只有中专文化的贾军海,把头埋进书海,不放过任何一个单词和符号的翻译比对。他上网查阅大量资料,上论坛请教同行,整整三个月的时间他日以继夜,每天晚上都在公司加班到凌晨以后才回家。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充分翻译并掌握资料后,就遇到了这台进口设备出现故障,他和团队将全部所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对其进行了本土化改造。当外商再次走访公司,详细了解情况后,对这一创新性举动频频点赞。
贾军海自行设计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FA017清花机一体化电控系统,是为公司贴身定制的方案,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他发明的FA454粗纱机电控柜可以使设备开台效率提高40%以上,故障率下降60%以上,平均单台故障维修时间下降70%以上,公司推广应用后,仅减少用工就达67人,创造效益300余万元。
生产一线对于技术创新与时俱进的渴求,推动了贾军海创立“贾军海创新工作室”,该工作室也是襄阳市首批授牌劳模创新工作室、湖北省示范创新工作室。2015年该工作室获得湖北省“示范创新工作室”称号。
如果学习只停留在模仿,那么就不会有科学,也不会有技术。贾军海就是技术的拓荒者。
工作中的贾军海(右)
传授技能,自编教材培新叶
“挑战自我,在机电一体化上求创新。”这是贾军海的人生追求,正如他的性格一样,温和而不失开拓的胆气。
但贾军海在技术创新的同时,也意识到技术传承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并将自己多年理论与实践中的所得传授给同行及后辈。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贾军海不惧后波,善培新叶,先后带学徒36名,个个出类拔萃,逐渐形成了一支技术过硬,保障有力的机电一体化队伍。
他利用自己吃透了的机械原理,摸索自编了一套《快速电工培训方法》小册子,成为公司员工自编教材的第一人。为了使小册子简单实用,他绞尽脑汁,把一个个复杂枯燥的理论知识变成通俗易懂的电工口袋书。小册子的流传,使原来需要3年出师的学徒用3个月就能达到单独处理电器故障的水平。
2016年,他又迈出了第二步:让设备人员学习电气知识。他坚持每周末利用半天时间给设备保全人员讲授电气基础知识和实用技能,他的课堂生动活泼,实用有趣,获得广大学员一致赞许,90%以上的设备人员学会了清洗电机、电气保养知识,极大缓解了设备维修人员紧张的状况。
2017年10月19日,在全国纺织行业“中国纺织大工匠”先进事迹推介大会上,际华三五四二纺织有限公司前纺车间电工贾军海的名字名列其中。
来源: http://news.cctv.com/2018/07/12/ARTIEKICryTKlORA7pWKBUGH18071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