际华资讯

人民网:际华轻工集团生产的07式军服质检获15项第一

发布日期:2007-12-15
作者:际华

 

20070910

 

前不久,军方公布了07式军服生产质量校检评比结果,新兴铸管集团旗下际华轻工公司夺得18个品种中的15个第一名,得到军方高度评价,既展现了这家军需生产“老字号”企业的质量水平、过硬作风和技术力量,也体现了 “国字号”集团企业在国防后勤保障中不可替代的影响力。

作为本次07式军服生产的主产商,新兴铸管集团和际华轻工公司上下牢固树立“军品第一、质量第一、服务至上”的理念,弘扬军工老传统,配套高端新装备,激发集团化优势,先后组织28家所属企业,动用185条生产线,投入3万余人,全面完成任务,按时按地保质保量地发送部队军需管理部门,在香港回归10周年庆典前夕由驻港部队率先启用,并在建军节期间陆续由全军穿着。

一是层层分解压力,强化宗旨教育,进一步强化干部职工“姓兵为军、心心向戎”的神圣使命感和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国防意识。为确保按时圆满完成07式军服的生产任务,充分发挥中央企业的骨干作用和影响力,让军委和总部首长满意、让军队主管部门满意、让全军广大官兵满意,新兴铸管集团公司和际华公司领导高度重视,把组织完成好这次生产任务作为事关军队形象、事关军队战斗力的一项政治任务摆在突出位置,把组织完成好这项生产任务作为历史赋予际华公司的神圣光荣使命,专门组织召开了新一代军服生产动员大会,与各生产企业厂长、书记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各生产企业与生产部门、车间签订了生产责任书;生产部门、车间与基层班组签订了责任书,实现了任务逐级分配、责任层层落实。利用板报、标语、报纸、晨会、演讲、笔谈等多种形式进行动员和教育,引导全体员工按照“军品第一、质量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全力以赴地投身生产服务,特别是为保证军品投产,多数企业放弃了外贸和民品订单的签约,将所有生产线和所有人员全部投入到新一代军服生产中。

二是精心协调监控,有效整合内外资源,切实激发集团化优势。际华轻工公司是在原来的39家军需企业的基础上重组形成的,通过内外资源整合,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人力优势和资源优势。根据地域和气候等特点,将任务精心分配到28家子企业,并在全公司范围甚至在新兴铸管集团内统一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体现出非常强的集团作战优势。通过分段测算劳动效率,在确定每条生产线稳产、扩产、达产时间进度的基础上,调整了生产组织模式,平衡了生产能力。建立了巡回检查制度,从所属企业抽调部分懂技术、会管理的专业人员,组成质量巡视组,巡回各生产企业进行指导。同时还派出驻企业质量监督员,全程督查各企业的生产组织与落实技术、工艺标准情况。为确保新式服装产品质量,确保原材料进厂必须经过理化检测,确保原材料质量受控;派驻质量驻厂员,对各生产企业生产进度和产品质量进行现场监督;组建质量巡视组,对各生产企业新式服装产品质量进行巡回检查,落实标准规范;在积极配合军代局组织好首批产品质量验收的基础上,集团公司组织了由7人组成的质量检查小组,对各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状况进行现场检查,督促企业注重细节,抓好过程质量控制。

三是及时配套高端新装备,持续开展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军服生产核心能力和竞争实力。为满足07式军服大量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要求,2006年以来际华轻工公司投资6个多亿进行技术改造,并依靠自身力量,专门开发了具有领先水平的体量套穿软件,有力地保障了单量单裁工作高标准高效率完成。此外,际华大力开展各类培训工作,为军服生产提供了充分的人才保障。首先是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换代。按照新一代军服西服化、高档化的要求,先后投资引进了美国格柏CAM系统、德国杜克普专用缝纫机以及意大利、日本的专用西服设备等关键设备,如,敷衬机、容袖机、绱袖机、绱垫肩机、纳脖头机、前门定型机、大袖归拔机、中缝定型机、肩部身缝定型机、领子归拔定型机等,并引进德国杜克普全智能吊挂线两条,上海威士半自动、手动吊挂线36条,从硬件入手确保技术装备水平满足新式服装生产工艺要求。许多企业还认真开展技术革新活动,先后发明了汽动扣纽机、自动上扣机等装置,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其次是加强技术培训和技能训练。为适应新式服装西服工艺的技术要求,先后四次组织200多名服装企业技术骨干来3502军服试验基地和邢台服装学院进行西服工艺技术培训,各企业按此要求分期分批地对职工进行了全员培训,提高了员工的操作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