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pinfo(); ?>
其当前研发投入占销售总额8%,为企业科技创新树立典范
本报记者 同黎娜
机构设置:5个研究院,1个检测中心,48个专业研发室
际华研究总院旗下包括5个研究院和一个检测中心,5个研究院分别为职业装研究院、纺织印染研究院、皮革皮鞋研究院、职业鞋靴研究院和防护装具研究院。
同时,为了全面提升科研水平,各专业研究院下面还设立了48个专业的研发室。
例如,职业装研究院旗下设立了职业装设计中心研究室、职业装工艺中心研究室、服装材料中心研究室、3503服装设计研究室等;纺织印染研究院旗下设立了纱线中心研究室、纺织面料中心研究室、家纺制品中心研究室等。防护装具研究室旗下设立了特种装具中心研究室、除尘滤材中心研究室等。
同时,为了提高际华研究总院的科技创新和研发质量,际华轻工集团还借助了社会各界的力量,设立了际华研究总院专家理事会。
担任专家理事会理事的有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院长赵强、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原院长贾路桥、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副所长张建春、天津工业大学副校长肖长发、中国皮革制鞋研究院副院长田美等各界人士。
根据介绍,各研究院主要负责本行业科技创新和新产品的研发工作,推进际华轻工集团实施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研发,推进企业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推进企业进行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开发升级,是集团各单位共同运用新技术的平台和科研基地。
职能:采集、分析并运用前沿技术,推进新技术产业化
根据际华轻工集团董事长刘三省介绍:际华研究总院的成立,是为了整合际华轻工集团内部原有的科技资源,以集团科技战略为导向,统一集团科技创新的规划计划,大力推进集团内部新技术的产业化,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研究总院成立后,将承担以下职能。
它将采集、分析并运用国际、国内各行业的前沿技术和国家鼓励支持的新技术、新材料以及新产品,为科研创新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并建立科技人才数据库,为科研项目的研究应用提供人力、智力支持。
北京际华轻工集团上级主管单位新兴铸管集团董事长刘明忠介绍:没有科技的支撑,就没有企业的发展,没有人才的支撑,就没有企业的未来。际华研究总院的成立是新兴铸管、际华轻工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将对际华轻工的进一步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意义。研究总院今后要发挥好科技战略导向、人才智力支持、信息资讯服务和组织论证课题四大职能,促进企业由生产加工型向科技生产型转变,大力开发符合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战略项目,为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抢占行业科技制高点、市场制高点提供有力支撑。
对此,杜钰洲会长指出:当前,新兴科学技术革命不断兴起,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中国也步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立和谐社会的新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产业与企业必须要在开放的条件下研究产业链。而且,现代化的产业链已经是一个网络,每一个节点上都可以产生新的链。因此要使产业链可以在不同的节点上发挥作用。
际华轻工集团整合其旗下所属企业的研发机构、技术骨干和资源,按照产业链系统集成,瞄准行业前沿技术和军需的前沿需求,形成了拥有完整产业后盾的际华研究总院,这标志着际华轻工集团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的道路上迈上了新的高度,它也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步骤,对际华轻工集团又好又快地发展、对全国纺织行业产业升级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际华研究总院成立后,要努力研究如何使旗下的五个研究院、一个检测中心和48个研究室真正形成一个系统。要真正抓住军需与民用科技的前沿,既组织内部也组织外部,以社会化生产的方式来完善和推动集团的创造力。希望际华研究总院今后能承担、完成更多、更高水平的科研项目,能够与自己集团内部的生产企业、与行业里、甚至是海外的企业形成更好的合作关系,发挥国有经济对于纺织服装产业整体发展的更大的带动和骨干作用,为整个产业、为军需作出更大贡献。
国务院国资委规划发展局局长王晓齐指出:近几年,部队系统对于服装的科技含量的要求不断提升,际华的产品的科技含量也不断提高。际华研究总院成立后,要致力于研究企业长远的具有战略性的任务。而且,研究总院不应该是封闭的研发体系,要办成开放的研发体系,要能充分利用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的力量,要与广大的科研院校展开合作,从而真正起到整合企业内部资源的作用。
启示:8%的研发投入,其产出可以用数据证明
事实上,成立际华研究总院只意味着企业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再上了一个新台阶。而从际华轻工多年来的经营轨迹看,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企业发展是其一贯的思路。坚持“以装备换市场”、“以技术换市场”是它非常重要的经营理念。
科技创新首先体现在硬件的投入方面。
2006年,它投资3亿多元进行技术改造。2007年,又围绕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链延伸先后投资3.5亿元实施技术改造。其旗下的3502等服装企业,2007年投资1亿多元添置了CAD/CAM系统、预缩机、电脑全自动剪线平缝机、自动开袋机、自动锁眼机、绱袖机、自动纳驳头机、全自动吊挂流水生产线以及立体熨烫生产线等关键设备,充分满足了新式军服和中高档职业装的工艺要求。
其旗下的3514、3515等制鞋公司,先后投资6000万元,从德国引进了德斯玛双密度全智能生产线3条,意大利满誉双密度全智能生产线2条,个性化量脚设备一套及一批关键性设备。而3537、3544制鞋公司,也率先在胶布鞋企业推进样板工房建设,首次将皮鞋生产线及蹦尖机、蹦跟机等一批关键设备引入模压胶鞋的生产。
其旗下的针纺织印染企业,也投资1.25亿元,扩大高支高密坯布系列产品的纺织能力和宽幅染整生产能力。
其负责人指出,拥有的国际一流的设备,为产品提升孕育了先机。
科技创新不仅仅是在硬件上要下大力气,在“软件”的投入上也要毫不含糊。
当前,际华轻工所属的33户工业企业全部建立了专门的研发机构,拥有研发人员745人。2007年,集团企业共申请专利43项,其中发明专利15项,参加了5项国家标准和88项行业标准的制定。全年开发新产品2098种,投产552个品种,新产品销售收入16.5亿元,占全年销售收入的21%。
值得指出的是,2007年,集团旗下的3542公司七个产品在中国棉纺织、色织、印染产品开发年会上分别获“优秀创新奖”和“优秀设计奖”;高支高密纯棉坯布(系列)项目获得“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天丝、竹浆纤维及混纺坯布(系列)项目获得“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优秀奖”,3521公司还积极参与了国家“863”环保滤材计划、军队后勤装备护具科研攻关计划等项目。
从其总体状况看,2004年,集团的研发投入占总销售额的比例为4%-5%,这个水平已经和发达国家比较靠近。但企业并没有满足,而是不断加大投入。2007年,这个比例上升为6.5%,今年,这个比例预计为8%。
事实上,科研的投入并不只是无条件的投入,它有非常大的实际产出,并且可以用活生生的数据去衡量。很快,这种投入在企业的经营中见到了实效。
具体表现为,际华轻工的产品附加值逐渐提高,产品结构逐渐实现了调整,这也使部分企业的经营状况得以改善。
例如,由于积极引入“科技”、“功能”概念,开发了功能性野战鞋靴等高科技含量的产品,使产品附加值大大提升,从而加大了企业的赢利空间,这使集团的胶布鞋板块于2007年结束了长达7年的整体亏损,实现扭亏为盈。
再比如,2005年、2006年,它承担了100%的我国2004士兵换装生产任务;2007年,它又承担了我国80%的2007式军服换装生产任务。
总体来看,2007年,际华轻工集团实现营业收入82亿元,比上年同比增长22%,实现利润总额3.2亿元,同比增长148%。2007年,荣获“2007年中国制造500强企业”称号,排名第279位。而在其利润的大幅增长中,科技创新贡献了巨大力量。
也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际华研究总院成立当天,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物资油料部副部长康克勤对际华轻工集团今后的经营提出了更大的希望。他指出,希望军需企业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努力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进一步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升装备水平,不断研究并了解国内外军需产品发展的新趋势。企业要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强军品承揽竞争能力,以先进工艺技术、优质的服务争得更多的军需品生产任务,真正实现科研开发及运行管理的新突破,成为国家建设和保障军队军需供应的主力军。
这一切,都是对际华轻工集团坚持科技创新的肯定。
当前,纺织服装产业的经营整体已经进入深度调整阶段,许多企业的经营状况令人堪忧。而际华轻工也以自己的亲身实践,为纺织服装企业如何以科技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树立了榜样。
资料链接:
际华轻工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为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管理的军需企业。2000年10月,总后勤部将原有56户军需企事业单位并入新兴铸管集团,整体移交中央企业工委管理。2006年7月6日,以39户军需企业为基础,组建成立了际华轻工集团,授权经营管理下属的39家全资和控股子企业。际华轻工所属企业分布在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其业务范围包括服装鞋帽、纺织印染、制革制鞋、橡胶制品、装具服饰等。
当前,它是中国军队、武警部队军需品生产保障基地,是政府统一着装单位和职业着装单位的主要供应商,是国际军需品市场的主要采购、加工基地,拥有国家级军需品质量检测中心。
2008-6-20 A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