际华资讯

《国企》:际华3523:搬家的智慧

发布日期:2013-08-13
作者:际华

 

城市工业企业搬迁过程中,如何实现身体与灵魂的同步是一大难题
文 | 本刊记者刘青山
 
  蓝天白云之下,上百辆军绿色的野战卫生救援车悄然列队,横看、竖看、斜看都是一条直线,令人惊叹。若不是周遭迎风招展的玉米提醒,《国企》记者几乎疑心身在阅兵式现场了。
  这里是位于铁岭市郊的际华辽宁产业园产品展示区。该产业园投产于2012年年底,是新兴际华集团“十二五”期间“10个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专业性公司之一,由际华3523、际华3547两家邻近成员企业组成,主体厂区就是这里的3523新址。
  2013年1-6月,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产业园两家成员单位均较好地完成了营收、利润指标过半的任务,尤其是3523公司,上半年实现年初营收预算的65%,利润总额的56%。
  “3523能完成这样的目标,殊为不易。”际华股份副总经理郭福军表示。据他介绍,3523公司在过去几年中,经历了巨大的变化。“由于原厂区位于沈阳市区,企业发展受到种种限制,因此集团决定对其进行搬迁。近两年来,3523不仅很好地完成了由沈阳城区向铁岭郊区的搬迁工作,而且利用这一契机实现了发展迈上新台阶的目标。”
 
  2013年6月底,总后勤部物资油料部一位领导来3523新厂区视察后,称赞搬迁让“老军工企业焕发了新生机”。
  近年来,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工业用地渐趋紧张、产业转移大势所趋等背景下,不少工业企业因规模扩大受阻或与城市规划不协调而面临着搬迁挑战。尤其是近一两年来,城市雾霾污染日益严重,呼吁城市工业企业搬迁的声音日渐高涨。
  然而搬迁并非易事。事实证明,有些企业固然通过搬迁获得了重生,更多企业则因搬迁而陷入发展困境——甚至在国际上,也不乏大批搬迁失败的先例,如韩国首尔重污染企业搬迁失败等案例。
  在此背景下,回顾、梳理成功搬迁者的经验就显得很有必要。
 
  稳定搬迁:内稳人心外拓市场
  际华3523始建于1938年。前身是日本的一家棉纺织企业,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业务结构几经调整,逐渐形成了以军需装备、防弹防护装具、特种车辆为主的产业结构。2000年,原属总后勤部管理的3523公司划归新兴际华集团(601718)轻工板块。
  历史上3523规模较小,位于沈阳市铁西区的原厂区面积不过10.1万平方米。“厂区规模小,厂房较破旧,影响了企业自身发展,也很难给客户尤其是军方留下较好的第一印象。”在3523工作将近30年的党委书记顾冰介绍说。
  沈阳市铁西区正在进行城市改造,因此双方很顺利地就3523搬迁一事达成了一致意见。经过几轮谈判和董事会批准,3523公司拿到了2.67亿元现金补偿和一块商业用地后,将老厂区移交给了当地政府。新厂址选在了距离沈阳市区不远的铁岭市腰堡镇。
  现代企业的搬迁,不仅仅是地理位置的迁移那么简单。“如果大家仅仅是身体来到了铁岭,灵魂和头脑还留在沈阳,还不如不搬迁!”公司法人代表、总经理佟胜利表示。
  佟胜利和公司党政领导班子其他成员都清楚搬迁的难度。“一家70多年历史的老企业,要从城市中搬出去,员工愿不愿意去?搬迁后能不能发展?”一堆疑问摆在决策层面前。
  “当时我就听到有人议论,3523不搬迁是等死,搬迁就是找死。”佟胜利回忆说。但为了实现新兴际华集团建立10个百亿元产业园区的发展目标,3523公司决定,不仅要搬迁,而且要通过搬迁获得新生。
  “我们认为,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外扩市场,内保稳定。”佟胜利从事过多年企业破产清算工作,深知维稳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当时恰值党的十八大召开,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出任何大的纰漏。”
  一份份不记名调查问卷发放下去,一次次面对面的座谈会召开……887名职工中,150人选择一次性买断,符合年龄的177人选择内退,大部分人还是愿意到铁岭上班。当然也有硬骨头。“有个职工就是不内退、不买断、不上班。不管他的主管领导还是师傅,谁劝都没用。”佟胜利决定亲自出马劝劝这位老相识。
  “我眼神不好了,还能上班?”“你经验丰富,可以专职带徒弟,贡献更大!”“我都闹成这样,要回去上班多没面子?”“只要你愿意回去,我宁愿没面子。就说是佟胜利非让你回去!”坐在茶馆里聊了4个小时后,问题解决,心结消散。
  当然,搬迁后如果没有好的发展前景,佟胜利磨破嘴皮也没用。“谋划、准备乃至实施搬迁的全过程中,3523都把开拓市场当作第一要务。”
  作为军需保障企业,军品任务占据3523总任务量70%以上。但事实上,3523的军品任务一直在萎缩。佟胜利决定,改变3523以往仅仅在饮食装备进行2~3项投标的老做法,经过对自身优势进行深入分析后,3523将目光投向了跨领域的11项军品招标。
  在主要分管领导的带领下,一支支招投标队伍奔赴全国各地。117台总后野战急救车,72台总参平原型自行式炊事车及净水运水车……“2012年,3523首次获得总参、总装系统的产品订单,在总后系统首次进入卫生装备领域。这使得军品中标总额和企业销售总额达历史最高水平。”佟胜利颇感自豪地说,一系列大规模、新领域的中标鼓舞了士气,稳定了人心。
  在此过程中,新厂区的建设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9个月施工期,包括厂房、宿舍、食堂在内的一期工程完工。2012年10月1日,第一批生产设备运抵铁岭。11月8日,全部员工抵达铁岭。2012年12月起,新厂区正式投产。
 
  发展搬迁:制度改革添活力
  搬家,意味着弃旧迎新,是变革的大好时机。搬迁前后,3523一直在加强管理上狠下功夫,努力为企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增加活力。
  此前,3523公司因为内部管理问题,导致了一起较为严重的外贸事故。因此,际华股份调整了管理团队,把曾在3523公司工作过多年的佟胜利从其他单位调回,任命为总经理、法人代表。“当时我上任之前,不少人提醒我,这可是个烂摊子啊!”佟胜利也犹豫过。但最终,多年来对3523公司的深厚感情,还是让他决定迎难而上。
  上任后,佟胜利决定开展三项制度改革,尤其是用人制度改革。“当时总经理助理就有10多个。”佟胜利透露,其中不少都是他曾经的领导。这样的情况下,要改革自然很困难。
  2011年4月,3523产品验收出现问题,引起客户的极大不满。“我气愤之余意识到,这是我改革的好时机。”于是,在取得党委书记顾冰的同意后,佟胜利决定:对验收负有直接责任的车间主任、质检处长,一个年龄较大的做内退处理,一个被降级为质检员;对分管副总进行处罚,佟胜利自罚。处罚结果贴在公示栏后,全厂震动。
  此后,公司的所有中层干部全部站起来,重新定编,重新竞聘。男55周岁以上,女45周岁以上不再参加竞聘——大多数总经理助理因此未能保住原有岗位。“当时我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肯定来找我说情诉苦的人会络绎不绝。结果等了整整一天,没有一个人找我。”此后,竞聘成为3523干部任免的常态。一年后,那位降级为质检员的质检处长重新参加竞聘,成为车间主任。对于佟胜利的魄力,老领导双挑大指:“小佟啊,你干了我想干干不了的事,还是年轻人行!”
  搬迁后,用人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入。《国企》记者看到,部长、段长的竞聘已经结束,结果正在公示期间。现在正在进行班组长竞聘。“参与竞聘的人胜出后,有3个月试用期。如果试用期不合格,则不论级别高低,一律恢复工人身份。”顾冰介绍说,刚刚竞聘成功的部长和段长基本以80后为主,段长中85后的比例很高。“可以说,通过搬迁前后的精简化、年轻化改革,3523的管理团队有了全新发展面貌。”
  为了避免搬家带来的人才流失问题,3523在搬迁之前一年就与铁岭相关的职业培训学校达成协议,招收了150名定向培养的新员工。“这些孩子入职后,公司指定了有经验的老师傅专门带他们。还会定期考核,考核结果直接反映到师傅的收入上。”顾冰表示,针对这批90后,公司专门进行了深入分析,“针对他们进行管理的时候,你得反复做工作。”
  针对搬迁带来的成本上升问题,3523通过加强内控来消化。佟胜利说,“今年上半年,仅从优化采购模式这一路径中就节省成本200万元。”
  在生产环节,经济运行部则在防弹车工段推行了费用买断制的试点。“经过核算,一台防弹车的改装费用总计2500元,然后再细分到每一道工序。参与改装的员工可根据自身工作性质和数量从中挣钱。”防弹车工段段长说,工段为此组织了两个试点小组,一个以青年员工为主,一个以老职工为主。“实践证明,在有师傅指点的情况下,青年员工们干得更快。”
  对于这一形势,工人们表示了充分的认可。“现在销售人员的压力就大了,我们的生产速度这么快。”顾冰补充说,为了保证质量,试点工段的任何环节都要拿到质量检验人员的质量合格证明才能领钱。“下一步,这样的试点将会进一步推广。”
 
  融合搬迁:协作开启新未来
  际华3523与3547同是际华辽宁产业园的组成单位,按照际华股份的构想,二者理应在更多层面协作共赢。为了保证这一点,际华股份任命郭福军身兼两家企业董事长,佟胜利则身兼两企业的法人代表、总经理。3523搬迁后,与留在沈阳的3547地理距离变得远了,二者的关系却更加紧密了。
  一直以来,3547销售队伍力量薄弱。“因为这边人员太少,很难抽调出足够的人手去开拓新市场。”3547党委书记张延东介绍说,作为际华股份规模最小的成员单位,际华3547只有208人。
  “3523搬迁时,全体销售人员留在了3547办公,负责两家企业的市场开拓。”佟胜利认为,一方面能加强3547销售力量,另一方面沈阳的各方面信息更加灵通,销售队伍还是留在大城市更有利。在此之前,3547总是处在盈亏边缘。“去年的销售形势开始好转。今年上半年完成销售2.3亿元,创了历史纪录。”
  就在记者采访的当天,销售人员带来了一批外贸公司的客人。一位销售员说:“这批客户原来是3523的老朋友,现在我把他们带到了3547。他们对3547的芳纶头盔很感兴趣。”
  与生产特种车辆的3523相比,3547的产品显得很不起眼:脸盆、钢盔、防弹背心、背囊支架,都是些小个头,生产链条也很短。记者在脸盆作业区看到,机器的一头进料,另一头就是成品了。佟胜利说:“生产结构决定了3547的管理相对来说更容易。为了能够更好地锻炼他们的管理才能,现在打通了两家企业之间的人才壁垒,流动日益频繁。”
  3523副总张才现任3547常务副总;3547生产部长王浩现在在3523上班;3547党群部副部长关杨两头兼顾……有什么重大活动,这两家企业的资源都是共享的。
  “不能仅仅把搬家看作一次厂区的迁移,要认识到这对两家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佟胜利说,下一步,随着新厂区二三期工程的逐渐开工,际华辽宁产业园更多的发展构想将成为现实。“要把3523打造为‘国内一流特种车辆、军需装备生产研发基地’,把3547打造为‘中国最大防弹防护装具、材料生产研发基地’。”
  当然,要实现“十二五”末百亿元产业园区的梦想,仅靠这样常规的发展还是不够的。“目前,产业园已经有了很好的收购方案,一旦方案得到集团认可,不仅能实现百亿元目标,而且可以帮助3523、3547实现强二进三的转型。”佟胜利透露,收购的对象与现有产业有密切关联,发展前景很好。
http://bschool.hexun.com/2013-08-12/157010170.html